驚豔府城 崑山科大舉辦台灣版印文物展
【台南訊】崑山科技大學於12日舉行「臺灣版印文物精選展」開幕茶會,現場邀請該校校長蘇炎坤、圖書館館長閔蓉蓉、通識中心主任林幼雀及民俗文物學 家楊永智 先生等貴賓蒞臨剪綵,並由 楊 先生進行「民俗蒐藏與民俗之美──以我的臺灣傳統版畫尋根」講座。
楊永智先生從事傳統刻書出版研究20餘年,調查尋訪的足跡遍及大陸及臺灣全島,曾參與多項重要文物整理工作及著作。民國86年臺南市第三級古蹟德化堂維護整修工作,於正堂閣樓內蒐尋得安平化善堂、統領巷松雲軒、東門內天壇、大關帝廟東璧齋、開基武廟抽簽巷經文齋、善誘堂及金萬泉堂的印書版片,總共497片以烏心石及梢楠雕製的書版;民國91年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計畫等,為臺灣版印歷史留下重要記錄,並為臺灣出版史、版畫史、宗教學、民俗學,提供第一手真實可信的材料。另編著有《明清時期臺南出版史》、《鑑古知今看版畫》、《版畫臺灣》、《臺灣藏書票史話》、《美術臺灣人》等作品。
楊永智先生對本土文化保存與發揚充滿熱情與理想,此次展出明清以來臺南為主題的傳統版印精品,例如:木刻印版、製作工具、珍貴實品等,總計60餘件,並親自介紹臺灣傳統版畫的精義。作品如:《金剛經註講》 楊永智 先生收藏的舊印本封面書標採用雙色套印,先以朱色刷出雙龍拱護的蓮座,再加印「金剛經註講」藍色(台南市德化堂藏舊印本為紫色)的書名。另《四書讀本》清末刊本,楊永智收藏舊印本1冊,版心上刊「四書白文正體」,中刊「大學」、「中庸」,下刊頁次及「金萬泉堂」字樣。封面書標印於桃色紙,並刻「《四書讀本》:遵依監本點畫,臺抽籤巷金萬泉堂藏版。」抽簽巷指今日臺南市新美街114號開基武廟前,昔日廟前為關帝港,崇信 關帝聖 君者眾多,香火鼎盛,求籤問卜者甚多,古稱「抽籤巷」。
傳統刻版印刷方法之一的「木版水印」,隨著大陸移民的遷入,在臺灣生根茁壯。木版水印係用水墨及水溶性顏料在木刻版上刷印,主要用於複製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所用的紙、墨、顏料幾乎可和原畫稿一致,在印版上色時,水溶性顏料容易調整濃淡程度,亦可以用毛筆加以潤飾,能印出幾可亂真之作品,且因木版水印基本上為手工操作,生產效率低,相對收藏價值極高。
文物展覽期間至 4月26日 ,於崑山科大圖書資訊館一樓展覽會場,除展示傳統版印藝術品外,現場搭配相關圖書、解說文字,具體體現常民美術與日常生活結合的活潑生命力,呈現傳統版畫綿延傳承的印跡,並期望經由民俗文物的近距離接觸,讓觀賞者感受到「本土」文化之美。
圖說:楊永智老師為崑山科大創辦人李正合先生(右)導覽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