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瘂弦與南大師生共賞詩的魅力
記者許枘楊/報導
初夏時節,臺南大學充滿詩意,在五四文藝節當天,特別邀請著名詩人瘂弦來到府城,和師生共賞「詩的魅力」,如此難得的盛會,聽講的師生將演講廳擠得水洩不通。瘂弦生動幽默的演講,帶來許多笑聲,更讓學生們感受到文壇前輩的風範,不論對詩的語言的認識、詩的創作,都獲益良多。
瘂弦,本名王慶麟,是臺灣著名的詩人與編輯,早年和張默、洛夫創立了「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人稱詩壇「鐵三角」。而瘂弦從第一首詩作〈我是一杓靜美的小花朵〉到最後一首詩之間,雖然只有十二年的創作生涯,但他仍致力於文藝工作,曾主編「詩學」、「幼獅文藝」、「聯合副刊」多種文藝刊物。著有詩集《深淵》,改版後更名為《瘂弦詩集》,他的詩不僅兼具音樂性和意境之美,且充滿了詩語言的魅力,並且流露深切的歷史社會關懷。
現定居加拿大的瘂弦,本次遠道回臺,特別來到臺南大學演講,機會實在難得,師生深感榮幸。首次來到南大演講的瘂弦,感性地道出到臺南有如「回家」的心情,談到年少時在成大附近的營區,結識了朱西甯、司馬中原、洛夫以及孫越、郎雄等文藝友人,也在臺南結識其夫人;對於竹溪寺、勝利廣播電台等地,都有他「愛」的回憶,這是他與臺南的淵源,他也肯定南大在這個文化古城中,扮演了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
談到詩,瘂弦的言談之間流露著濃厚的詩情與詩意,他指出我們的民族充滿了詩意,從生活中的扇子、茶壺上所題的詩句,到叫化子唱的曲兒、戲曲等,都有韻文的蹤跡,他自幼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更令人讚嘆的是,瘂弦點出,詩是最古老的文學形式,散文、小說、戲劇,甚至是現代商業廣告文案、政令宣傳,都需要「詩的語言」,那是形象的、美感的、有效的語言,讓人驚嘆詩的語言原來有那麼大的力量。他鼓勵學生,除了作詩的詩人,大家也都可以當廣義的詩人,把詩生活化。
在創作上,瘂弦鼓勵學生,要喜歡文字、多動筆,並且廣泛的涉獵各種文藝展演,如聽音樂會、進劇場看戲、看電影、畫展等,可以從中找到詩的靈感、題材。在語言上,可以融合中國古典文學、西方語彙與俗文學成為詩的語言。
瘂弦對於培養文藝學子充滿了熱情,演講中他表明今天願意來南大當個「星探」,希望能發掘文壇的新星,歡迎有志學習的同學,可以將作品寄給他,他非常樂意給予意見與指導。瘂弦擔任編輯44年,一路上鼓勵許多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如席慕容、蔣勳、林懷民、簡媜都曾在創作之路請教過他。他自許為「文學園地的老園丁」,演講中多次笑言他能聞到「天才的香味」,能夠看到小幼苗的潛力與未來,更願意給予支持引導,他更以傳文學之道作為晚年的德業,那份文化使命、對青年學子的提攜熱情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