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文化古都新增4項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5位保存者

  /  活動總匯

2020/11/15 20:02:22



陳金龍

【台南訊】臺南市政府近日召開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議,審查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決議新登錄「泥作」、「大木作」、「剪黏泥塑」與「王船建造與修復」等4項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新增「呂新義」、「吳權坤」、「陳天平」、「王武雄」與「陳天平」等5位保存者。文資處將針對這些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予以傳習推廣,讓更多的市民朋友及國人認識。

「泥作」屬傳統建築技術與知識。呂新義自12歲跟隨林鬧學習泥作工藝,熟悉砌磚、抹灰壁、灰(土)漿打底、上白灰、泥作堆花、洗石子等工法,能充分掌握泥作技術,其所抹灰壁緻密光亮,且能依修復需求自製模具,手路細緻、工法精湛,歷年曾參與臺南大天后宮、南鯤鯓代天府、打狗英國領事館等修復工作。



 吳權坤

「大木作」為古蹟、歷史建築修復保存中不可或缺之傳統技術。吳權坤16歲即跟隨李本忠與江添水師傅學習木作工藝,熟知傳統民宅、傳統廟宇與日式建築的新建與修復工法;陳天平13歲即跟隨臺南大木作師傅陳城學藝,17歲出師,對拆解修復及構件加工有關之知識和技術有充分掌握。二位大木匠師均曾參與國內諸多重要古蹟的大木工程,如吳權坤曾參與開基武廟、南鯤鯓代天府修復工程,近期完成旗津天后宮修復;陳天平曾參與臺南大天后宮、霧峰林家宮保第、開基天后宮等修復工程,均能體現大木技術的精髓。

「剪黏泥塑」常見於寺廟建築,為屋頂、壁堵上之重要裝飾,亦為有形文化資產中不可或缺之傳統技術。王武雄自小跟隨父親王萬德在葉鬃門下習藝,具備傳統剪黏、泥塑所需之選料、塑胚及黏貼技術,熟知施作程序,並致力於傳承,多次進行剪黏推廣教學,作品數量豐富,成果獲肯定,歷年曾參與臺南府城隍廟、臺南大天后宮、金華府等修復工作。


呂新義

「王船建造」為臺灣迎王祭典中不可或缺的技術,亦是古帆船、王船文物保存與修復所需的重要技術。陳金龍13歲時開始在叔公陳明慶的造船廠中學習造船,早期以造木製漁船為主,隨著時代改變,除造漁船外,亦製造遊艇,並受聘為各地廟宇建造王船、法船,其所製王船型制優美,結構堅固;此外,金龍師亦以其熟稔的木製船技術進行王船修復,如安平妙壽宮的百年王船「金萬安號」。

文資處表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為針對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工作不可或缺之傳統技術,未來將持續記錄保存,並透過教育扎根,讓技藝持續傳延,使文化資產能健全發展、欣欣向榮。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