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暗時來讀冊 第一次學臺灣話俗諺就上手

  /  活動總匯

2021/04/09 23:25:54



【台南訊】臺南市府文化局王育德紀念館為傳承王育德博士一生為研究及推廣臺語文的精神,於今年度推出「暗時來讀冊-臺語基礎拼音班」系列課程。3月8日晚為系列課程的第一堂,由臺語專業教師莊雅雯透過府城特有的俗諺,如「第一賣冰,第二醫生,第三新町,第四跤梢間」、「有狀元學生無狀元老師」等,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解說臺語,參與民眾反映相當熱烈。

王育德紀念館表示,今年首次推出的「暗時來讀冊-臺語基礎拼音班」系列課程,除了呼應王育德博士的理念外,也從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角色推廣母語教育。課程總共有講府城俗諺學臺語拼音(I)、(II)以及唱臺語歌謠學臺語拼音(I)、(II)兩部分共計4堂課,於本(4)月每周四晚間7時至9時舉辦。藉由府城俗諺及臺語歌謠,以活潑有趣的方式,一方面帶領大家認識府城俗諺的典故,認識先民的生活故事;一方面輕鬆學習臺語的音標系統,以精確的方法,紀錄所講的臺灣話,達到我手寫我口的能力,以4星期的密集課程,讓參與者完整學會臺語書寫系統。

王育德先生認為「語言是民族的靈魂」,要確立「臺灣人」認同,必要條件是發展臺灣話,以及讓它具有一個足以讓大眾普遍使用的標記法。基於思鄉與民族認同的情結,他輾轉落腳於日本後,隨即著手臺灣話的研究,後來更成為首位以研究臺灣話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



府城發展相當早,從十字大街(今民權路二段、忠義路)開始,荷蘭時期即形成街市,清治時期成為府城的商業中心。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累積許多反映當時代現象的趣味話,藉由十字大街附近口傳相關俗諺,讓民眾不只學習臺語書寫,更深入了解先民真實生活面貌,增加在地歷史知識。

另外,唱臺語歌謠學臺語拼音以日治時期的臺灣歌謠為教材,由於日本統治普及的教育及西化影響,帶給臺灣歌謠更加近代化、別於傳統的傳唱方式,藉由臺語歌謠能使臺語拼音學習更容易上手,認識臺語多元化的應用。

文化局表示,「暗時來讀冊」系列課程廣受市民朋友喜愛,甫開放報名即全數額滿,有興趣的民眾歡迎旁聽,也歡迎持續關注文化局及王育德紀念館網站及臉書粉專最新訊息。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