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南大師生共學「傳統工藝文化資產」 走訪黃福壽老師玉雕工作室

  /  活動總匯

2021/05/03 17:43:53


 黃福壽老師解說玉石創作的過程

國立臺南大學人文學院為增進學生對於傳統工藝的了解,於5月1日辦理「傳統工藝文化資產―玉雕工作坊校外教學活動」,由人文學院戴文鋒院長帶領學生參訪黃福壽老師玉雕工作室,一窺玉石創作的奧妙。
   
「玉」,自人類有文明史以來,就有玉製品工藝的存在,例如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江浙地區的良堵文化、中國四川地區的三星堆文化、臺灣長濱文化及十三行文化等,這些屬於新石器時代到半信史時代出現的上古遺跡中,都有出現玉器的蹤跡。而玉石雕刻從過往作為禮器、祭器、更作為美麗的裝飾品配戴在身上,到了現代,玉石雕刻這門傳統工藝更是推陳出新,從選材到工藝,設計中的發想與巧思,每一道程序都是經年累月的深厚功力累積,成為專精的藝術創作。


 南大師生共學,走訪黃福壽老師玉雕工作室

黃福壽老師已逾50年的人生中幾乎只專注於一件事情—玉雕傳統工藝,其玉雕作品充滿生命力,獲獎無數,於2020年榮獲文化部「人間國寶」玉雕技藝保存者的殊榮與肯定。南大師生在黃老師的導覽與解說下,認識玉雕工藝在臺灣的歷史發展,也欣賞到許多難得一見的珍貴藏品。
   
參訪的學生表示,看到黃老師的作品令人驚豔,也體會到「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每一件玉石除了雕刻成形,還要經歷一道又一道的打磨程序,才能完成精緻美麗的工藝作品。
   
南大人文學院戴文鋒院長表示,古代有卞和在礦山下發現原石,成就了舉世無雙的「和氏璧」,一位玉雕藝師的眼光更是必須獨到犀利,才能在眾多玉石中選出自己的「千里馬」。黃福壽老師具有獨到的慧眼與細膩的巧思,並將玉石雕刻做為一生的職志,其創作精神值得所有學生學習。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