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產官學界進行 六甲 瓦窯聚落現勘 期許盡速推動 六甲 瓦窯藝術園區

  /  活動總匯

2011/10/6 23:35:02

【台南訊】六甲區傳統產業的瓦窯,自明鄭時期便開始經營生產,已有近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全盛時期為民國60年代左右,共有100條瓦窯場座落在 六甲 與官田的交界區,提供早期臺南府城庶民重要的建築材料來源,據當地居民回憶,形容當時的 六甲 是全年瀰漫於濃密的煙燻之中,因此 六甲 瓦窯的歷史定位及價值,有如當時英國工業革命盛期時的伯明罕城市,皆被稱為「黑鄉」之名。



有鑑於 六甲 區的瓦窯產業文化的凋零漸失,由市議會及市府文化局共同策畫召開推動「 六甲 瓦窯藝術園區」會議,邀請產官學界進行多向度的溝通討論,並在會議後進行現存窯廠的現勘,希冀能藉由過程中凝聚共識並作為後續推動執行的重要依據。



與會的業者,瑞隆磚瓦廠陳美英女士表示,產業最關鍵的課題在於是否能提供生產者生存的機會,而當前市場需求及行銷通路上嚴重不足,不容易讓業者願意投入資金、人力成本來延續產業的經營。另外,業者居廣陶陳世紘先生也提到,製窯過程會產生大量的黑煙,目前臺灣的環保意識抬頭,對於空氣汙染環保局嚴格執行稽查作業,讓業者在製窯的動力上會受到影響,因此期待市府能空汙淨化設備的補助措施,讓業者在運作上能無後顧之憂。瑞芳瓦窯工廠的陳振崑先生,是第二代經營者,語重心長的表示不願意看見從家父留下來的三座瓦窯漸漸崩損,同時也表態後續將進行窯場的修復工作。



成功大學歷史系陳信雄教授建議未來推動可朝三個方向:第一,窯場的硬體設備整修及保存;第二,有鑑於老師傅漸失、傳統工法技術的流失,應加強技術人才的輔導培訓工作;第三,配合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條例,進行相關創新研發,期許瓦窯產業的在地活化與多元利用。



與會的吳通龍議員、楊麗玉議員代表、陳文賢議員代表出席本會議。會議中吳議員表示, 六甲 瓦窯產業的活化作業,市府應盡快促成跨局處合作團隊,針對不同的領域同時並行,提升推動作業上的效率,另外對於市府的主動介入輔導,希望地方業者能共同協力參與保存工作。



文化局葉澤山局長表示,針對 六甲 瓦窯藝術園區的推動,提出三項可執行的計畫目標:文化創意聚落、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及文資法歷史建築保存維護工作計畫。臺南目前已有三處的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執行經驗:北門區的鹽埕、麻豆區的總爺、善化區的糖廠。而 六甲 區瓦窯產業的推廣,可藉由市府多年的執行經驗,持續推動出屬於大臺南地區的產業文化特色;另外,有關歷史建築的保存及修復作業,將由文化資產管理處會同委員進行現址調查及後續推動作業,期許能盡速辦理文化產業藝術園區的規劃執行。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