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大12月14日舉行「校史館文物展」
文.圖/記者陳慧明文物保護逐漸受到重視,校園也興起一股文物收藏風潮,讓校史館內容更加豐實,從而達到世代傳承、文物交流、跨域創新、永續發展的目的。從工專時代經歷技術學院、科技大學,改制升格一路領先的南臺科技大學,11月14日就在該校人文藝術大樓新改建成的校史館舉行文物展,由盧燈茂校長主持,邀請董事會、校友會代表與各界人士,蒞臨參觀,氣氛熱絡溫馨。
▲ 盧燈茂校長致詞
盧燈茂致詞表示,南臺科大人文藝術大樓一樓共有三個區域,包含古機械展示館、3D數位畫廊,中央區的小舞台可作為簡報或展覽使用,二樓為小型講堂與通識教育特色教室,三樓則是校史館,結合「辛文炳紀念文物室」,配合通識教育歷史教學,使學生們瞭解南臺科大的創校歷程與精神,而四樓「集賢廳」為動態活動場域,提供各式講座、社團活動、通識教學與成果展等多元功能。
▲ 國樂演奏為活動暖場
盧燈茂指出,本校自2022年一月初招標進行校史館改建工程,至今年六月中旬完成改建與館內裝修等事宜,校史館的Logo以校園公共藝術「天圓地方」作為標誌設計元素之意象,並結合代表1969創校發展以來,那些閃耀光芒象徵引領大家參觀並領略學校豐富歷史與輝煌紀實。
▲ 擊鼓為活動開場
南臺科大校史館改建後,學校將231所姊妹校,包含歐洲26所、美洲23所、大洋洲5所、亞洲177所等,歷年贈送的禮品佈展,充分展現「跨域文化」交流的成果,館內更陳列多項日本、韓國等各大學贈送的文物,讓參觀者對日本、韓國暨世界各國文化能有概略性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有兩件來自韓國的國寶級文物,其一是韓國厚成學園、東岡大學贈送南臺科大創立47周年記念的「天馬塚金冠」,乃西紀5〜6世紀(新羅時代)編為國寶第188號,其二是韓國東新專門大學慶賀南臺技術學院升格記念的「聖德大王神鐘」編為國寶第29號,從國寶級文物的展示,增添校史館收藏異國史料的價值。此外,該校校史館展品還包括各國的奇珍異寶、各式著名的漆器、陶器、瓶器、金飾、盤皿、木雕、水晶、畫作、塗板、樂器等,展現小型的國際藝術品大集合,值得也歡迎各界人士前往觀展,擴增國際藝品視野。
▲ 韓國東岡大學設立者理事長李章雨哲學博士贈送的大鐘
盧燈茂表示,雖然受到少子女化衝擊,南臺科大仍耗資數億元創新教學,改善校園環境不遺餘力,希望能夠讓學生充分學習,更完整呈現南臺科大通識教育核心理念,將南臺科大「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的辦學理念貫徹執行,厚植文化內涵,培育南臺人的人文素養,並使校史館「傳承、永續」的目標得以落實。
▲韓國東岡大學贈送的機密文書函
「南臺科大校史館文物展」自11月14日展至18日,每日上午9~12時,下午2~5時開放各界參觀。若有團體參觀請洽詢該校通識中心辦公室,電話:06-2533131#6201。日後校史館的管理乃結合大通識教育,由通識中心相關專長老師協助,定期與不定期開放參觀。
▲日本明海大學贈送的鎧兜
▲ 韓國東岡大學贈送的國寶文物「天馬塚金冠」
▲ 韓國東新專門大學贈送的國寶文物「聖德大王神鐘」
▲ 盧燈茂校長親自導覽解說
▲ 盧燈茂校長和與會者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