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舊」史料「新」發現 臺文館與中研院臺史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催生呂赫若《季節圖鑑》新出土作品集!

  /  藝術美學

2024/09/20 12:58:04


 臺文館長陳瑩芳、中研院臺史所長鍾淑敏教授。


記者 沈薇/報導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作出版的《季節圖鑑:呂赫若新出土作品集》,今(20)日於臺文館舉行新書發表會,並由雙方代表臺文館長陳瑩芳、中研院臺史所長鍾淑敏教授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承諾未來文史專業交流、共享與互惠。呂赫若的公子呂芳雄先生、女兒朱麗玉女士,學者陳萬益教授、許俊雅教授、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主任王麗蕉、譯者謝明如等貴賓出席,見證重要時刻。

本次出版的《季節圖鑑》收錄呂赫若於 1938-1940年間、戰爭時期在《臺灣新民報》發表的文章,包含:以臺日戀愛情感為主軸的〈季節圖鑑〉、客家山城居住經驗為題的〈入山三題〉、描繪男性特質與親子關係的〈父已逝〉、探討追求自由年輕靈魂的〈一支球拍〉等。在當時大力推展皇民化運動,致使全面停止報紙漢文版面與言論受到箝制時,呂赫若以文學從困頓中找到出路,其書寫題材與臺灣季節變化、風士相關,人物刻劃細膩、情感豐沛,在在反映了當時島上的社會情勢與人民的心靈變化。本書集結的作品係首度公開,並經專業譯者翻譯,更獲家屬提供從未公開、十分珍貴的呂赫若照片,藉由集結第一手史料,將對於被譽為「臺灣第一才子」的呂赫若生平、家族關係與解析其創作歷程與變遷,極具意義及重要性。

呂赫若留世的唯一手稿《呂赫若日記》已由家屬捐贈予臺文館,珍貴的史料除佐證了呂赫若的生平外,也讓人一窺當時臺灣的發展。為答謝家屬,臺文館費時一年多,完成數本《呂赫若日記》複製品贈與家屬,讓家屬能時時翻閱、睹物思情,凝聚家族情感。而為了讓大眾更了解修護的目的是延續文物生命、後世都能藉由文物直接了解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修護過程也拍成紀錄影片,在本次發表會中一同展現成果。

臺文館表示,在政府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的政策下,臺文館將更努力活化史料、連結文史合作網絡,並在文學前輩、捐贈家屬的支持下,持續發展、深耕臺灣文史精神落實在社會大眾的日常中,再次感謝文史界各方的支持與合作。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