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黏大師王保原的尪仔人生》新書發表
【台南訊】王保原先生(1929-)為近代臺灣寺廟傳統藝術裝飾的能手,從彩繪到剪黏製作,再到跤趾燒製(淋搪),無一不能,亦無一不具水準,尤以傳統剪黏最受推崇,人尊稱「保原師」。保原師係中國汕頭剪黏大師何金龍的第3代傳人,其「傳統廟宇剪黏工藝」於2010年11月經原臺南縣政府公告為「傳統藝術」,「保原師」為技術保存者;2011年5月再獲文建會公告指定為國定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享此殊榮,實至名歸。臺南市政府為推崇保原師一生致力於傳統彩繪、剪黏工藝,竭盡心力豐富傳統廟宇之藝術價值,於99年起將保原師剪黏創作生涯的故事化成《剪黏大師王保原的尪仔人生》付梓出版,並訂於100年11月18日辦理新書發表。
保原師從事廟宇傳統藝術的歷程,從彩繪、剪黏發展到跤趾製作,其中以人物剪黏最被後人肯定,最拿手的部分是武將的「摃鎚」與「甲毛」;由於地緣的關係,其施作剪黏的地方,都集中於臺南地區,佳里金唐殿、佳里興震興宮、白河福安宮、六甲赤山龍湖巖和柳營果毅後鎮西宮等等廟宇,都有其精彩作品留存,這些都已經是臺灣的文化資產了。
為此,臺南市政府特別邀請黃秀蕙小姐撰述《巧手天成-剪黏大師王保原的尪仔人生》專書,以最貼近保原師的生活與語言,廣泛介紹他的學藝歷程、創作理念及藝術成就,當中也有許多人生哲理,以圖文並茂方式,為保原師留下走過的創作足跡,以及真實又珍貴的精彩人生,讓大家知道,保原師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人間國寶」。
發掘「文化至寶」是臺南市政府的重要文化政策與必要工作,本書的出版僅是一個開端,先請《王保原的尪仔人生》出場,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人間國寶」與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