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美印臺南No.3 浩一專欄--在玉井,芒果乾的滋味期待中

  /  旅遊休閒

2012/3/26 17:10:25

取材自美印臺南No.3 2012-March,南市文化局發行

當多年前臺北永康街的芒果冰,大排長龍的人群出現在螢光幕前。許多臺灣人才恍然,哦,原來芒果冰可

以這麼吃,玉井的芒果,金黃奕奕的美味在老饕的美食清單中,又更上一層樓了。當然,臺南人早就這麼理

所當然地吃,而且內化為正常作息,反而覺得這樣的媒體效應,有點誇張。媒體的大驚小怪,總是對果農是

好事,讓更多人肯定與喜歡。



但是,生活在南臺灣的人們,可能不知道玉井芒果,如果焙製成外層乾燥內部濕潤,不是那種全部硬乾的

芒果乾,更不是菲律賓那種只能稱之芒果蜜餞的庸俗口感,而是好吃到絕頂的境界。



每年中秋過後,我便開始懷念夏天。旅居在臺南,屢屢跟朋友描述南臺灣的季節,熱、很熱、非常熱。我

不耐熱,所以漫長的夏季總是揮汗如雨。但是,有一年夏天結束前,嚐到了玉井「懷石級」的芒果乾,我開

始期待每年的夏天早早到來,可以大快朵頤。



說說歷史典故,在臺灣我們最親切的「土檨仔」,「土芒果」,它竟然不是臺灣的原生種,這可能讓「本

土原生主義者」失望了。遠在鄭成功來臺之前的荷蘭人,370年前,已經從印度引進南臺灣,因為時間久遠

而且適合的生長環境與氣候,生物學家稱之「馴化」。用現代話語:「土檨仔」國籍原來是個印度阿三。三

百多年來,土芒果已經成了臺灣島的家人,親密又令人喜歡。因為從事文史田野調查工作,得有一些資料,

就是日治時期的黑瓦宿舍庭院,最常出現的兩種果樹:龍眼和芒果,這些超過百年的老樹,就是日本人當時

旅居南臺灣時所種的,溽熱的南臺灣氣候,這兩種臺灣水果確實是讓這些來自北國的日本人暑氣全消,它們

成了這座島嶼居民的老天禮物。



光復後,臺灣另外兩種常見的芒果品種,其一是美國引進的紅皮系列,如「愛文」、「凱特」等。其二是

農業改良成果,黃皮碩大的「金煌」為代表性品種,些微的酸氣,非常迷人。但是,現在夏天如果你去玉井

附近,包含農會、市場、街道上,會發現其中的新鮮品種已經超過三四十種,像是四季檨、玉文六號、金興、

玉林、慢愛文、金文、紅凱特、金蜜、杉林一號、紅龍、文心、黑香、聖心、懷特⋯⋯聽過沒聽過的,琳琅

滿目。



回來說說讓我夜半夢回的「三段式古法」的芒果乾,這是我跨入鄉間田野採訪美食的甜蜜經驗。當臺灣農

產品積極思考提升品質,與增加附加價值的食品加工之際,芒果,確實被政府放入輔導焦距中。十多年前,

除了當地果農,也有一些旅居外地的都市上班族,加入農委會與農會積極輔導農民

轉型為食品加工,那是一次嶄新的機會,這一群人成立了幾個「產銷班」。當然,

一些辛苦的摸索過程,像是經驗不足導致品質不好的,經濟規模太小沒賺錢的,許

多同伴都打退堂鼓了。但是,成功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最後以當地古早法加上新

時代的生產設備與概念,終於研發出香醇「帶有汁潤氣的芒果乾」,厚厚的,又大

片的人間美味終於問世。



芒果乾不需要外觀美,也不需個頭大的芒果,其實這種不大不小的芒果最好吃,

玉井芒果之所以好吃還有一種道理,就是果農讓芒果在枝頭等著它熟(屏東的芒果,

七分熟採收後,還要催熟,果香果甜當然差了),這樣的生產方式成本高,但是果

香、甜度、酸味最美好,如果選用種在南坡向陽的果樹長成的,大量照射南臺灣炙

熱陽光,那是臺灣芒果界的極品。



玉井的芒果去皮後,一把彎刀把整顆芒果切分成三大片,厚沈沈的果肉讓人覺得

誠意十足,接著籃子裡一層果肉一層白砂糖輪流交疊,再放入冰箱冷藏,讓微生物

產生酵素,這個功能是軟化芒果纖維。兩天後,以中低溫的烤箱烘焙兩整天(有些

產銷班會用90度高溫烘烤,縮短一天時間,顏色比較美,外型又不會扭曲,但是口

感差多了),之後,再以溫風吹乾外表,保存裡面的溼潤,這是最美好的口感。所

以,咀嚼品嚐,欣賞完美的口感後,你才會驚覺:哦,原來以前吃的進口菲律賓芒

果乾,根本就是柴硬的芒果蜜餞罷了!。



天氣開始走暖,我已經期待今年盛夏的芒果冰與芒果乾。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