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華醫「院士週」 中研院周昌弘院士駐校開講

  /  活動總匯

2012/6/10 13:08:51

【台南訊】「我們的地球生病了,人們如果再繼續給地球製造壓力,將難逃全球變遷所帶來的災害惡果…」。中央研究院院士周昌弘博士,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舉辦的「院士週」院士駐校演講中提出嚴正呼籲,救地球唯一的路就是永續發展,人類要能永續發展就必須減少給地球壓力,否則將毀了地球,也毀了人類的生路。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醫學與生命學院結合通識教育卓越大師講座舉辦「院士週」系列活動,邀請包括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院士周昌弘、張文昌及各學術、研究與專域領域的學者專家共11人,以駐校方式推出一系列演講。周昌弘是繼第一場翁啟惠院長之後的院士週第二場主講人。目前也是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兼生命科學院院長、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的周昌弘院士,專長植物生態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化學生態學,近來更從植物生態的研究與了解,在全球變遷的議題上有精闢的發現。



周昌弘院士以「壓力下的地球─談全球變遷與永續發展」為題,與華醫科大師生暢談地球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並以地球生病了來作為人類警語,提醒大家,再不善待地球資源,人類將自絕生路。



周昌弘院士表示,人類因為給地球施加太多的壓力,使得地球生病了,地球生病從氣候的異常變遷、自然災害增加、短時間降雨量暴增,導致動輒傳出重大風災、水災、寒害、旱害頻傳,而這些災害直接衝擊到生物的存續發展。1986年全球成立生物變遷研究計畫,1988年聯合國正式設立全球生物變遷因應的國際組織,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的世界環境高峰會議上,與會各國代表共同簽訂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全球永續發展的協訂,目的就是希望全世界都能重視全球變遷的議題,善盡地球人的責任。



周昌弘院士說明,生物多樣性指的是每一種地球生物都有它的特定性和功能,應該重視它的存在,今日的雜草或許是明日救人的良藥或糧食。然而,近50年來,工業發展沒有重視生物的保育,導致全球環境出現亂象。聯合國組織(UNFAO)公布的資料顯示,全世界約有70%的作物品系已經滅絕,每年大約消失50,000個品系的作物;此外,哈佛大學生物學家Wilson教授的研究也估計,熱帶雨林的開發,造成棲地破壞,物種每天約以140種的速率快速喪失,從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之間,全球熱帶雨林消失了五分之一,這些都是造成全球環境變遷,生物品系滅絕的因素,連帶影響了人類的永續發展與生存。



周昌弘院士以一枝草一點露來呼籲全球人類要重視地球生物的多樣性機能,建立環境及生態保育的概念,他並以多年前參與阻止淡水竹圍紅樹林保護區開發和屏東大武山下開隧道建高速公路的經驗說,做對的事與做該做的事,尤其是身為島國、四面環海的台灣,人民和政府之間要建立互信,一起推動環境生態資源保護,在全民建立「本世代的發展需求與慾望,不能傷害到下一代的生存發展」的共識下,好山好水的寶島台灣,才有永續發展的空間。



周昌弘院士的演講吸引華醫科大護理系師生近400人到場聆聽,對該校這幾年從五專改制為科技大學,並以醫事健康作為校務發展的目標,為國人健康的促進培植人才給予肯定。華醫科大董事長翁安昌、校長林金鵬全程陪同,與周院士交流,周昌弘院士此行也應邀在華醫科大校園的名人園植樹紀念。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