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尿不停,是「頻尿」還「多尿」?學會辨識免得多受檢查之苦

  /  活動總匯

2011/1/10 14:41:07

【台南市立醫院】『頻尿』這樣的主訴在泌尿科門診相當常見,但一般人對這常常掛在嘴邊的症狀其實認知相當含糊,通常想要表達的是覺得排尿的次數太多,造成了生活上的困擾,且常常和膀胱無力、腎功能不佳或攝護腺肥大產生直接聯想。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醫師張嘉晏提醒,實際上在醫學名詞裡頭,『頻尿』所代表的意思並非如此籠統和不精確的,大家自以為認識它,但卻不知道它有個樣貌神似的兄弟,叫做『多尿』。要能夠辨識這兩個不同的症狀,才能夠將訊息正確地傳達給醫師,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檢查之苦。



張嘉晏說,在泌尿科門診常聽到病人描述到頻尿,而且對自己的病因心中早有定見,但其實頻尿與其發生的原因並不是像一個蘿蔔一個坑那樣的單純,這歸因於人類下泌尿系統先天的複雜性,而且各個器官會互相影響,彼此牽動,故下泌尿系統和所有住在骨盆腔裡頭的鄰居們一旦生病,都有可能造成頻尿,所以當醫師聽到這樣的主訴,當下往往無法有十足的把握來臆測其病因,必須經過初步的檢查才能對病情有大致的輪廓,甚至無法確定病人是不是能夠準確恰當地描述自己的狀況,也擔心被這錯誤的敘述所誤導,讓病人多受了一些折磨,例如,太過強烈的頻尿感與排尿次數,讓人產生解尿解不出來的解讀與錯覺,當被告知這樣的訊息如果醫師沒有積極求證的企圖或警覺,就依照解決尿液滯留的方法幫病人插上尿管,這樣並無法解決問題,所以醫師往往需要再三去確認彼此所認識的『頻尿』是不是同一個,但在確認的過程中,常碰到病人對於更深入或仔細一點的問題,就無法清楚地交代,包括頻尿多久了?是斷斷續續?還是每天發作?是不是一整天都頻尿?還是有好發時段?白天晚上否截然不同?夏天冬天有無不同?每次的尿量約多少?多久去一次?有沒有其他合併出現的症狀?晚上起來幾次?喝水的習慣與方式如何?習慣飲用白開水以外的飲料?睡眠的品質好不好?有沒有緊張壓力或情緒方面的困擾?這些的問題當然能夠提供相當多的線 索給 醫師參考,但很多時候病人的回答都是含糊不清或是不知道,所以『頻尿』或是『多尿』的觀念,是需要花一些工夫給病人一些初步的認識。



『頻尿』與『多尿』一樣都讓人上廁所的次數增加,膀胱好像變得不容易儲尿,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前者每次的排尿量相當少,後者則可能是正常或略微減少而已;前者發生的機轉像是膀胱容量減少、敏感性提高、順從性下降、逼尿肌過動與不安定,原因除了心理因素外,通常與下泌尿系統病理性或功能性的障礙有關,後者往往導因於過多的水分攝取或利尿效應造成泌尿系統承受較大的尿液輸入負擔,但實際上膀胱本身並沒有問題;當然因為年紀、多重慢性病等因素,也可能使兩者合併出現,而增加判斷上的困難與複雜性。



張嘉晏表示,過多的排尿次數常發生在幾個族群,包括學齡兒童、年輕女性和老年人。發生在學齡兒童的原因通常跟適應學習與新環境的緊張壓力有關,症狀通常在學校發生,由老師發現的比較多,放學之後就不藥而癒。在年輕女性常見的原因為工作壓力、緊張、泌尿道感染、不當的水分攝取等。而老人家常見的原因則複雜得多,包括了全身機能的退化、多重的慢性病與藥物、前列腺肥大及其併發症、睡眠障礙或焦慮等。造成的影響也以老人家最為嚴重,除了造成生活品質的下降、人際關係的退縮外,更可能因此增加意外跌倒、骨折、創傷的機會,造成的睡眠品質不佳也會影響其他慢性疾病的控制,甚至於寒冷的冬夜會增加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機會。張嘉晏補充,日前媒體常報導的膀胱過動症、間質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一樣會造成類似的症狀,但在臨床上並不常見,所以不會一開始就列入可能的診斷,還是必須先經由檢查排除一些常見的原因。



張嘉晏強調,成功治療對策的擬定,有賴於病情判斷的正確與否,而病情的研判則有賴於詳細排尿症狀的描述和呈現,配合適當的檢查項目,並綜合心理因素、各種慢性病與藥物可能的影響,進而做出的建議與改善之道,這包括了水分攝取種類與方式的教育,排尿習慣的修正,生活作息的調整,睡眠品質的改善、並顧及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必要時加上前列腺藥物、抗膽鹼藥物,或抗利尿激素的補充,多方嘗試與努力才能提升儲尿障礙患者的生活品質。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