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民俗延續保存與器具傳習計畫

  /  市政集錦

2013/3/8 11:54:11

【台南訊】「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為臺南市政府登錄市定民俗,擔餅節民俗中「攤籃」兼具有禮器與運搬功能的使用,但在時代進步與現代化機械衝擊之下,使用者日漸稀少,現存攤籃多數不甚理想,添丁戶只得因陋就簡,以車載或定點方式分送「福份餅」與「老大餅」,為此擔餅分餅之古俗遺風盡失,使得「肩擔攤籃,分貺水餅」之人情味因而走味與遜色。



臺南市永康西勢廣興宮擔當著當代傳承與延續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民俗的重責大任,2013年在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輔導及文化部支持之下,特別規劃「肩擔攤籃 分貺水餅」竹器編織傳習計畫,禮聘臺灣竹藝國寶級大師盧靖枝女士傳授竹藝與製作留存「攤籃」,以延續保存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重要民俗。此一傳習計畫將是「傳統工藝」與「民俗活動」結合的最佳示範。



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使用之傳統攤籃,為傳統生活工藝之技術,這類技術最容易受到近代化機械所取代。早期農村一切生活器具和農具,多半是先民就地取材,利用竹子堅實富有彈性的特質,劈篾編織生活器具。今年在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協助,並獲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經費支持,由廣興宮負責招生及工作協調,此一「傳統工藝」與「民俗活動」結合的竹器編織傳習計畫於102年4月起開設傳習課程工作坊,其課程概念包含:「竹編基礎課程與基礎編法訓練」及「進階課程與攤籃竹藝技法訓練」。講師群則由榮獲國家傳統工藝獎得主盧靖枝女士及其徒弟張友旺等匠師所組成,由實際施作來教導永康西勢、新庄仔、番薯厝與新化崙仔頂地區社區學員,強調藉由傳習來培養社區竹編人才,達到引介編織技藝結合「肩擔攤籃 分貺水餅」中「攤籃」禮器製作扎根、傳承之目的。此外並以掃瞄、拍照方式全程紀錄盧靖枝女士及其徒弟等匠師施作流程及其手稿、草圖、工具與講解過程(DVD錄影課程中製作流程及課後訪談),留下珍貴的傳習紀錄。此一「傳統工藝」與「民俗活動」結合的傳習計畫,將可為臺南市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更往下扎根到社區民眾生活當中,表現出常民生活型態保存與示範意義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