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 取消

千嬌百態-臺南藝陣之歌舞風情

  /  藝術美學

2021/01/10 12:14:57


 《千嬌百態:臺南藝陣之歌舞風情》專書封面

【台南訊】臺灣傳統的歌舞藝陣,以民間載歌載舞的「踏謠」為表演基礎,內容大多沒有固定情節和刻板規範,除了在神明生日、祭典出巡、新廟落成時表演,偶而也可見於民間的婚喪喜慶場合之中。藝師們循著唱詞情境搭配誇張的肢體動作即興演出,表演內容即情即景,以生活語言和動作為主要呈現方式,也充分展現在地文化的精髓。 
   
常見於臺灣廟會慶典的「車鼓陣」是歌舞藝陣中的典型代表,基本腳色以「丑」和「旦」為主,互相對弄,表達出男女間的互動關係。旦角扮相通常妖豔嬌媚、溫柔婉約,有時可見旦角與丑角的扮演者性別對調,由女性演員扮演男性身分的「丑角」與由男性演員扮演的「旦角」打情罵俏,扮相十分滑稽、詼諧逗趣,深受民眾喜愛。
 

 七股區竹橋慶善宮牛犁歌陣團:桃花過渡

為了將這些過往融入人們生活中的傳統表演藝術進一步的保存與紀錄,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繼前(2019)年出版小戲藝陣專書《歡聚樂 離別苦 情是何物:臺南藝陣小戲縱橫談》後,去(2020)年底再度推出歌舞藝陣專書《千嬌百態:臺南藝陣之歌舞風情》,由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施德玉教授撰寫,針對歌舞藝陣表演情節及身段進行分析,更將臺南歌舞藝陣團體的精采演出內容收錄其中,包括東山北勢寮藝陣團的《董漢尋母》、新營太子社區牛犁車鼓陣的《牛犁歌》、七股竹橋慶善宮牛犁歌陣團的《桃花過渡》等,透過專書的出版,使讀者對於臺南地區的藝陣文化有更全盤性的深入認識,加強延續這些傳統表演藝術的生命力,進而讓這些舊時民間藝術瑰寶再現風華。 


 由男性演員所扮演的旦角

臺南是無形文化資產的寶庫,對相關文資保存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至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各出版品合作展售單位洽購書籍,或至文化局出版品網站查詢,網址:http://publications.culture.tainan.gov.tw。 

返回首頁